top of page

2019 春季報

2018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 社企家心得分享

青年希望基金會贊助十位來自台灣各地的社會企業創業家與工作幹部,參加由社企流主辦的明日亞洲—2018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本春季報即分享其中五位社企家,參加社企流高峰會的心得體驗。

 

在5/5(六)的高峰會後,本基金會也在張洪碩顧問的安排下,文馨瑩董事長、韓宜和陳美華董事,和接受贊助的10位創業家(名單和其社企網站列表如下),一起到「成真咖啡廳」晚餐。成真社企的創辦人王國雄董事長(曾任王品集團副董事長)特別親自來招待創意美食,也分享了從餐飲集團跨到社會企業的心路歷程。

1. 基隆 / 阿普蛙 李庭欣 

2. 台北 / 好氏社會企業 邱鈞評

3. 台東 / 三三吾鄉皂 尹又令

4. 台北 / 樂芽 陳怡帆

5. 雲林 / 饗響文教協會 張育婕

6&7. 雲林 / 華南社區發展協會 張渝婷 與 劉蓁

8. 高雄 / 米迦勒社會福利協會 時令瑤

9. 高雄 / 方舟就業服務協會 王姿琦

10. 新北 / 魚籃書坊 陳美華

十位接受贊助名單

台東/三三吾鄉皂  尹又令

        這次參加社會企業高峰會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鼓舞以及充電,現場有上百位同為社企圈的前輩和夥伴,除了成功在台上分享的講者觀點之外,台下夥伴們之間的交流對我來說也是非常珍貴。最大的驚喜之一就是看見社會企業更多的動能以及越發多樣化的型態出現。品項不再僅局限於傳統手做商品,以平台服務的方式提供街賣者更專業的協助、以專業的獸醫資源穩定鮮乳品質,透過桌遊改變教育的體制甚至是使用智能產品來破除偏鄉教育的距離障礙等等。每每在聽不同案例分享的時候除了在腦中佩服之外,我也盡力在腦中盤算對方的商業模式,品牌優勢是什麼?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鏡或學習,甚至有哪些社企的夥伴是有更多的合作空間的?

 

「未來的CSR會逐漸消失,因為取而代之的是社會企業供應鏈的形成」

 

        這句話出自於專注於發展社會企業的星展銀行專員所說,當社會還在努力提倡企業社會責任的時候,社企圈的氛圍已經在努力串連社會企業供應鏈。什麼事社會企業供應鏈?以我的了解,就是未來的商業體的各項行為皆會透過與社會企業供應的串連來滿足業者的需求。比如說一家銀行業者需要做內部教育訓練,會找專門做教育培訓的社會企業合作,要舉辦研討會會尋找做烘焙的社會企業做採購,年節要贈禮會找社會企業禮贈品做露出,各家社會企業會各司其職形成一個社會企業的供應鏈,完整從上游到下游的商業行為都會出現轉型成功的社會企業項目,以搭配目前市場上的商業需求。

 

        這概念對我來說的衝擊不小,而這樣的概念形成後我看見現場的許多社企夥伴或對社企有興趣的夥伴眼神都為之一亮。雖然一路這三年來走得很辛苦也遇到很多挫折,但在這次的高峰會上認識許多夥伴,聽到許多前輩的分享,也期待著未來社會企業供應鏈的形成,也讓自己堅信自己當時所選擇所相信的理念是沒有錯的,年會參加結束後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腦中有許多創新的專案和想法在發酵,就是想做出跟別人不一樣,就是想讓自己也讓這個社會更加轉動,透過社會企業以及透過這次的年會,讓我看見繼續讓世界轉動下去的動力。

圖片 1.png

        這次很榮幸受到青年希望基金會贊助參加亞洲區社會企業高峰會論壇「Tomorrow Asia 明日亞洲」,機會難得,儘管公司遠在台東趕場也是搭上高鐵帶著期待的心情來到台中,參加這場轟動社企圈的盛宴。

 

        三三吾鄉社會企業成立於三年前,主要是以服務身心障礙小作所的身障學員為目的,以創新技術產品免費培訓增加身障學員的就業穩定度。成立三年來合作的身障學員超過百位。三三吾鄉成立的時間較早,在我大三的那一年就立志要以身障為核心,成立社會企業。一路走來遇到的困難不可計數,儘管有許多令人興奮以及充滿動力的成功事蹟,但伴隨而來的當然是創業帶來的龐大壓力以及因為沒有前人的領導時常踏錯路下錯決策帶來的失敗挫折。

台北/樂芽  陳怡帆

        2018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明日亞洲」,集結了幾是全世界最頂尖的社企先進一起來到台灣,與各界夥伴,共談全球社企最關注的四大領域議題–銀髮、環保綠能、弱勢就業與食農。

 

        那日頂著午後豔陽,剛走進文創園區大門就看到掛滿繽紛紙傘的廊道,傘下光點搖曳,彷彿是在向所有與會者活潑地問候。再往前幾步就是報到處,我握著這張別有意義的門票,滿心期待地展開兩天心靈充電之旅。

圖片 2.png

        第一站來到的是銀髮論壇,聽到靜宜大學教授紀金山分享老來五寶:老本、老友、老伴、老身、老房,不禁會心一笑。銀髮生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就算不是現在,身邊都會有正在需要的人,尤其爸媽以界推休年齡,正是開始準備的最佳時機,而我也常常在想,是否能為他們將來的生活做點什麼?因此當我聽到紀教授分享其創辦的「有本社會企業」推動的「好好園館」的概念時,便覺得眼前一亮。有本社企將老屋變身為文青風的「好好小館」、用貨櫃打造大型裝置藝術的「好好聚落」等,都成功吸引來自全台各地,甚至海外網紅前來取景拍照,在網路世界打響了名號。而我特別喜歡它以「把老東西變成好議題」的理念,用有限改造、添加新元素等來落實生活美學的行動。這令我想到樂芽身為致力解決身障就業問題的社會企業,應該也要以相同的態度來面對,為原本大眾抗拒、避而不談的社會缺口,注入光線,重新打造成創新且吸引人的議題。

 

        講堂結束後我走訪社企市集,駐足在「點點善」的攤位前,他們的商品充滿文創氣息,令人忍不住拿起手機拍照,這樣繽紛又不失文雅的設計,如果不特別詢問,可能不會知道每樣產品背後,都有一位身障朋友努力的故事。三三與樂芽同樣服務於身障領域,都是希望能給予他們一份穩定有價值的工作,而工作內容的難易跟可複製性,是模式運作的關鍵。點點善很好的示範在於,他們選擇了高價值、可複製、可商品化的產品—畫作—來作為與社福合作的立足點。而這啟發了我,我認為,正是「高價值、可複製、可商品化」,才能在與身障朋友合作的模式下,打造兼具創新性與可行性的商業機會,我想這也會是樂芽在甜點烘焙品研發上,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

 

        緊接著,晚上在成真咖啡廳的聚餐,更是這趟行程的重頭戲,不但能品嚐到一流的美食與咖啡,還有機會跟各界前輩、以及同樣受到青年希望基金會贊助的社企夥伴們相互認識交流,最難得的是,還能聽到成真社會企業王國維董事長的經驗分享。王董事長過去曾任王品集團副董事長,從餐飲集團跨足到社會企業,仍維持著一貫地尊爵不凡。咖啡廳從裝潢擺設到餐點、服務人員都是極高水準;品牌價值從冠軍研發團隊、非洲潔淨水計畫、藝人網美取景勝地,都具備精準且有效的行銷,令人讚嘆佩服。當天晚上請教了王董許多關於餐飲品牌在研發、生產、以及行銷等方面的問題,王董也都耐心仔細地回覆。即便新創公司在前期缺乏資源時,無法像成真社企那樣氣派地經營,但美味的餐點、眼前的一切,都讓我的夢想藍圖更為清晰。

圖片 3.png

        第二天我與又令來到跨界論壇,聆聽六位講者分享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如何向社會大眾溝通社會創新的重要性。在政府方面,2014年開始推動的「社企行動方案」除建構友善社企發展的生態系統,包括提供人才培育、創業、連繫平台、資金協助,同時經濟部也鼓勵重視「社會企業責任」(CSR)的企業,支援社企發展,例如提供資金贊助或認購社企產品等。唐鳳政委在論壇中也提到,應鼓勵社會企業登錄經濟部社會創新企業通路平台,以便提供市場對接的輔導資源。企業方面,星展銀行蘇怡文處長提到,一直以來,星展銀行以陪伴「社會企業成長」為公益主軸,深信社會企業是改變社會的正向力量,並對於打造社會企業供應鏈不遺餘力,以這次社企年會為例,從活動表演、餐點提供、到市集擺攤、紀念伴手禮等都由社會企業提供。非營利組織部分,喜憨兒基金會蕭淑珍董事長則分享如何將非營利組織成功轉型成為社會企業,包括提升生產品質,申請ISO認證、並以專業的行銷企畫團隊來提案執行,確保與市場有效溝通等,是台灣很多非營利組織值得學習的對象。

聽完這場論壇讓我勇氣大增,如果政府致力提供社企輔導與資源連結、企業能持續創造具有社會價值的需求、而非營利組織能夠提升自立自強的意識,也許這個社會企業生態圈正逐步成型,而你我奮鬥期間便能雨露均霑。

圖片 4.png

        在這兩天的活動中,每場講座都是視野開拓、每次交流都是深掘自我,而看越廣越能走得快、掘越深越能站得穩,非常感謝文老師與青年希望基金會的支持與贊助,讓我參與這場意義非凡的盛會,還認識一群社企夥伴,從你們的眼神、語調,我感受到的除了熱情還有使命,這份改善社會的使命,是我們賦予自己靈魂的重量,雖然沉重,一開始得拖著腳步,但往後每一步都會是力量。這次社企年會就像馬拉松的補給站,告訴選手哪裡有資源、哪裡有夥伴,而且這條路的終點,不是輸贏,而是社會與企業的共贏共好。

台北/好氏社會企業  邱鈞評

         觀察台灣的社企發展從2014年開始即有「社會企業行動方案」,政府部門以先行政後立法的方式,先觀察出社會企業在運作時遭遇的困難,再來討論是否需要立法。社會企業也在今年因為辦理「明日亞洲」社會企業論壇、是否修法擬定共益公司專章、公司法修正等眾多討論下達到最高峰。

        在本次的明日亞洲論壇中邀請多位的國際社會企業創業家擔任講者,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天的主題演講—幸運小鐵魚,也看到有別於台灣的社企型態大多聚焦於農社企、身障者就業兩大類別,國際上的社會企業關注的層面更加的廣泛,且大多技術含量佔成功因素極高,並可直接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以Belu Water為例,採用以玉米糖(corn sugar)製成的可生物分解瓶身,並且把公司的收益捐給水資源非營利組織 WaterAid,支持該組織進行全球乾淨水源開發計畫的運用。從這點來看,台灣的社企大多不是以創新技術為利基,大部分是以友善的方式,像是對環境的友善、對員工就業的友善等等,來定位公司是否算是社會企業。 

        台灣目前的社會企業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讓更創新的科技、技術成為社會企業的利基,並且用技術促成2030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一個創新、可被大量複製的技術若被研發出來,將會是台灣以社企走向國際更有幫助的基石,期許未來有更多的企業經理人、企業資源願意投入在改善未來生活的投資。 

基隆/阿普蛙  李庭欣

        再次感謝文馨瑩老師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參與這場盛會,除了聽取各方經驗、吸收到許多新知以外,更強烈地感受到慶幸——慶幸遇見各界夥伴,能夠一同努力;也慶幸自己當初選擇社企這條路,更加堅定要以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

 

        兩天的行程相當地緊湊,課程依照主題分類,邀請各界大師開講。除此之外,亦有小班制的工作坊,可認識更多夥伴,並實際參與討論。

 

重新解讀社會企業:跨域合作的可能性

        首先,社企和一般的企業ㄧ樣,都可以從供給面、需求面、影響面來思考;但是社會企業更積極地促進一些改變。如同講者提到的社會創業精神:社會創業家不滿足於給魚吃貨給釣竿,他們不會停止努力直到改變整體漁業生態系統。社會企業嘗試以新的方法解決舊的問題,並且將社會影響力也納入組織成效的一部分。

 

檢視社會企業的現況與趨勢

        此名講者來自於臺灣的中介組織,他除了分享對社會企業的定義,也提出幾項具體的觀點,供我們檢視企業發展的現況。

•   有沒有引發更多的公民運動?

•   有沒有建立社會大眾的信任?

•   有沒有多元化的創新創業?

•   有沒有多方參與協力發展?

•   有沒有吸引更多民間資本?

•   有沒有引發結構性的改變?

        阿普蛙發跡於318學運,希望將街頭運動的能量帶回校園,將我們擅長的遊戲化技術與枯燥的學科融合,將社工、教師、引導員等經驗融會貫通後,創造更多有趣的教學方法及議題遊戲。從上述這幾項切入點,可以引導我們每一步踩得更穩更扎實。

 

社企在中國的蓬勃發展

        講者來自於上海的恩派公益組織發展中心,於06年創辦,孵化一千家左右的ngo與社會企業。目前主要投資項目是跟恩派一樣的中介行組織。

 

        在中國,投資市場非常地熱門,可流動的熱錢滾滾而上,但風險也相對較高。恩派投資的是願意進行社區營造的團隊,因為他們注意到中國的人民雖然享受著高品質的物質,但人際關係卻日漸薄弱。

恩派是資金投資者,所以不只帶來資金,也帶來知識、人脈、社會網絡、公益性、知名度等社會影響力。他們看待投資人,會鼓勵投資人應先放下自己的EGO跟獲利目標,將無法量化的社會影響力,也當成是各個策略的成效指標,這樣才有辦法持續下去。隨著各位投資人的民主、人權的意識越來越高,而社會問題越來越多,社會公益企業會越來越多。

 

        短短兩天,我雖未能參與每一堂課,但對於社會企業的好奇心卻是日益加深。我也期許自己能夠和阿普蛙一起做更多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事情,同時也希望有一天能夠將我的所學,也分享給其他夥伴。

雲林/饗響文教協會 張育婕

        先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今年初我結束了為期四年的中國工作、回到台灣,落腳於雲林西螺。服務的組織「饗響文教協會」,以創造高品質藝文饗宴,希冀為小鎮帶來都會級的聆賞體驗;舉辦多元講座、手作課程,去年更以【零距·凝聚】系列音樂會,將NSO首席群、國際音樂家帶到西螺,高超演奏技巧輔以生動導聆,為鎮民帶來為期三年的音樂饗宴。

 

        本次高峰會很幸運能得到「青年希望基金會贊助」之機會,是我第一次參與的大型社企峰會,躬逢其盛。兩天的課程內容多元,每場次都想聽,但礙於時間重疊,幾經思考後,僅能針對「大師工作坊」的課程為主。  總共參與了四場工作坊,其中對「臉書強化社群關係」一堂課印象最為深刻,另外是聯合報系的「讓媒體幫助你傳播理想」。因投身的組織才剛起步,深感運用行銷工具之重要,因此特別在本次工作坊系列中,挑選此類型的課程。在強化社群關係的課堂上,具體了解了臉書平台的邏輯原理、演算規則、各式功能,著重於「內容」的深度與原創性,並依據時下趨勢增加了「互動」的直播與限時動態;接著延伸到聯合報系的講座,學習創造內容的「心法」、「數位工具」的運用等。   除了較有目的性的題目之外,也輔以「跨域合作:日韓紐區域論壇」、「打造社會企業商業模式」「如何衡量社會企業的影響力」等,較為學術論述的課程,幫助自己認識社會企業;而場館外多元的社企攤位,也讓我走出教室、親身與社企人交流,更加深了對產業的了解。兩天的高峰會相當精實,雖然有一些遺珠之憾,不過仍滿載而歸。

 

        高峰會之外,我們更有幸在文馨瑩老師的用心安排下,與「成真咖啡」王國雄董事長餐敘。王董事長平易近人的作風令人印象相當深刻,遇到晚輩提出的各種奇異發想來者不拒,更對咖啡餐飲產業寥若指掌,不論是細項成本、發展趨勢,甚至經營哲學、研發拓展等,猶見一位成功企業家需具備的能力,王董事長不僅充滿創業熱忱與想法,更樂於提攜員工、傳承經驗,店內清一色年輕俐落的面孔,在王董事長授權、給予舞台空間下,個個滿溢著成就感與自信,讓我對台灣餐飲業有了更多的認識與想像。而後又與一群來自中國的社企朋友相識,大家針對兩岸的社會企業發展分享了諸多討論,誤打誤撞的參與了一堂正港的「大師工作坊」。

 

        很感謝青年希望基金會-文馨瑩老師,以及饗響文教協會-陳慧如老師的指導和安排,讓我能夠在短短的兩天之內,汲取各方產業知識、營運方法,打開一扇社會企業的大門。經過了高峰會的分享,對於台灣社會企業的未來其實亦充滿了不少的希望,遇見許多默默在努力的人們,也見識到了與會眾人們針對各類議題的高度關注、積極參與。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台灣社會企業滿地盛開。

bottom of page